Copyright 2015-2024 多趣味 版權所有 京ICP備2015051670號
漢 L、唐 L 銷量不及預期,比亞迪被自己的兆瓦閃充給坑了?
最近有個事兒挺讓人意外——比亞迪新出的漢L和唐L,連續四周加起來才賣了不到一萬臺。要知道,這兩款車可是帶著“技術旗艦”的光環上市的,首搭超級e平臺,還宣傳“充電1秒跑2公里”的兆瓦閃充技術,咋就沒人買賬呢?
問題可能就出在這兆瓦閃充上。先看個實在的:漢L是中大型純電轎車,電池只有83.2度電,標著能跑650公里(CLTC續航)。可同樣大小的小米SU7 Pro,電池塞了94.3度電,能跑779公里。為啥比亞迪電池反而更小?
原來為了實現“10C快充”(比市面上主流的5C快一倍),比亞迪得給電池包“加防護”。比如電芯之間塞0.6毫米的氣凝膠隔熱,上下還得裝兩層冷媒直冷板。這些安全設計是挺靠譜,可占了電池的空間,導致同樣大小的車身,漢L能裝的電量比別人少了近10度,續航直接少了一百多公里。
更麻煩的是成本。業內人說,為了匹配兆瓦閃充,漢L的電池包成本比普通刀片電池貴了20%以上。這就讓定價難了——成本擺這兒,賣便宜了虧錢,賣貴了用戶嫌續航不夠,自然不買。
技術再牛,沒地方用也白搭。現在比亞迪建了500座兆瓦閃充站,聽著多,可90%都在4S店周圍。高速服務區?第三方充電站?基本看不見。而且充電還貴——兆瓦閃充站得配儲能電池,單站成本500萬,這些錢最后都攤到用戶頭上。有車主曬賬單,用兆瓦樁充電一度電超過2.7元,比普通快充貴60%。充10分鐘的錢,都夠加半箱油了,誰愿意掏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