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該標準被譽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并將于2026年7月1日起全面執行。留給汽車制造商的過渡期僅為一年,屆時未能達標的新車型將面臨生產和銷售禁令。
面對這一新標準,許多消費者產生了疑慮:現在購買電動車是否符合新標準?購買決策是否會因標準變化而受到影響?對此,廣汽集團平臺技術研究院動力總成技術研發中心主任祁宏鐘在接受專訪時給出了明確答復,他自信地表示,廣汽的電動車完全值得消費者放心購買。
祁宏鐘指出,廣汽是此次新國標的重要參與制定者,貢獻了大量行業智慧和實踐經驗。廣汽自主研發的第一代彈匣電池系統早在2021年就已符合新國標的相關要求,目前廣汽全系在售車型所搭載的電池系統均已達到甚至超越了新國標的要求。
祁宏鐘進一步解釋,廣汽在電池安全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得益于多年來的“過度投入”。廣汽已建立一套完整的電池安全技術體系,涵蓋主動安全、被動安全和本征安全三個方面。在主動安全方面,廣汽自2017年起便率先布局電池云端智能監測系統,目前在全球擁有5大數據中心,為超過160萬輛新能源汽車提供實時安全監測,故障識別率高達96%以上。
在被動安全方面,廣汽彈匣電池通過集成技術、緊急制冷技術和全時檢測技術,實現了三元鋰電池熱失控不起火的重大突破。2023年,廣汽還推出了彈匣電池第二代技術,通過相變隔熱材料、煙霧過濾技術和雙層冷卻技術,成功通過了嚴苛的槍擊試驗。
在本征安全方面,廣汽在電芯材料和結構設計上取得了顯著進展,正極材料熱穩定性提升了30%,隔膜在130℃下的熱收縮率小于0.5%,還自研了高安全添加劑,使熱失控起始溫度提高了30℃。這些技術突破為廣汽電池安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祁宏鐘強調,廣汽在電池安全方面的投入是全方位的,組建了由數十位博士領銜的專業研發團隊,持續攻關電池關鍵核心技術。廣汽作為少數同時掌握電芯、電池系統以及整車技術的領軍企業,通過垂直整合能力,賦予產品全方位的安全優勢。
針對成本與安全的難題,祁宏鐘表示,廣汽堅信電池安全是不可逾越的質量底線,而非可權衡的成本選項。廣汽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實現了安全與成本的相互促進。技術進步推動安全升級,規模效應帶來成本優化,資源投入形成良性循環。
祁宏鐘最后表示,廣汽將繼續引領行業發展態勢,通過更高標準的安全技術,惠及更多消費者。廣汽在電池安全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全面投入,為消費者提供了購買電動車的堅實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