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奧迪全球CEO高德諾宣布撤回原定2033年停售燃油車的計劃,轉而推出全新內燃機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系列,這一戰略調整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奧迪的決策并非“倒退”,而是基于全球市場發展不均衡的務實選擇。
電動化轉型遇阻,市場現實倒逼調整

奧迪原計劃2026年停售燃油車,2033年實現全面電動化。然而,2024年全球銷量數據顯示,其電動汽車銷量占比不足10%,同比下滑8%,中國市場交付量也下降10.9%。與此同時,北美市場電動化“拐點”后移,中國雖已達成“拐點”,但充電基建、電池成本等問題仍制約電動車普及。面對技術瓶頸與市場壓力,奧迪不得不重新評估轉型節奏。
雙軌并行:燃油車與電動化并重
奧迪明確表示,未來十年將推出全新內燃機與插混車型,同時保留純電動化長期目標。這一策略的核心是“靈活性”:通過PPC燃油平臺與PPE電動平臺并行開發,既滿足不同市場需求,又為技術路徑切換預留空間。例如,2025年將推出10款插混車型,覆蓋A6、Q5等主力產品,兼顧排放法規與消費者選擇權。此外,奧迪計劃2026年進軍F1,利用賽事技術反哺高性能燃油車,進一步強化品牌技術標簽。
行業風向:從“激進”到“務實”
奧迪并非孤例。奔馳、沃爾沃等車企此前已調整電動化計劃,轉向雙線發展。這反映出傳統巨頭在轉型中的理性思考:電動化是長期方向,但需與市場需求、技術成熟度動態平衡。奧迪的調整或預示行業進入“務實轉型期”,車企將更注重技術路徑的靈活性與商業可持續性。

奧迪的決策是一場市場與技術的博弈。在電動化浪潮中,它選擇以更靈活的姿態應對不確定性,既守住燃油車基本盤,又為未來技術突破保留空間。這種“節奏感”的調整,或許才是傳統車企在轉型中笑到最后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