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狂飆年代,“蔚小理”們用創始人IP、用戶運營和互聯網營銷,塑造了新勢力的流量密碼。
而在諸多新勢力中,卻有這樣一家企業,它在互聯網中并沒有頂尖的聲量,而是像一位沉默的工程師,在同行們熱衷于“顛覆行業”“重新定義”時,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全棧自研體系,并且把每一分錢都花在技術降本上,讓消費者用15萬的價格,買到25萬的體驗,它就是零跑汽車。
正是這種帶給用戶超值體驗的產品思維,讓零跑在2025年6月取得了48006輛的銷量成績,再度奪得新勢力銷冠。
在奪冠后不久,零跑全新C11煥新上市,擁有110項升級,價值提升超4萬元,價格僅為14.98萬-16.58萬元,再度引發了行業討論。
不禁讓人發問,零跑的產品為何能做到如此超值?這背后又有怎樣的密碼?在發布會后的群訪環節,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朱江明,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曹力,零跑汽車副總裁周穎為我們解答了疑問。
在梳理之后,筆者認為,零跑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其全棧自研能力的直接體現,盡管在新能源汽車的牌桌上,零跑從未被視作頂流,但零跑已經用連續增長的銷量和新勢力銷冠的成績證明了零跑的“成功哲學”。
全棧自研的節奏感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在新能源汽車中,許多消費者都認為,領先技術、領先的設計才是最好的,但事實上過于領先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行業內有這樣一句話:“領先行業半步叫先驅,領先行業十步叫先烈。”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對于智能汽車而言,其終極形態將實現全面的智能化,按鍵、門把手,甚至是方向盤都可以不存在,但是如果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許多無門把手、屏幕換擋、取消按鍵的車型卻被噴得體無完膚,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技術先烈”案例。
再比如,一個技術固然領先,但是其成本高昂,遠離大眾消費區間,如果車企強行上車,只會抬高大多數消費者的購買門檻,使其達不到銷量預期。
而零跑則不同,零跑堅持核心技術全域自研,從芯片到操作系統,從電驅系統到輔助駕駛算法,每一個關鍵環節都傾注了大量的研發力量。而當技術成本被攤薄,有成為未來發展方向苗頭時,零跑就會使其在產品上大范圍落地,讓消費者用更低的成本就能買到更好的配置、功能,這就是零跑全棧自研的節奏感,也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因此,在零跑全新C11的群訪環節,朱江明強調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技術合適的時機”。
朱江明表示:“零跑始終跑在行業的前端,引領行業。大家看到我們所有的平臺化都是可以在一年之內所有的產品上車。我們的座艙也好,我們的智駕也好,我們的高壓平臺也好,都是在最合適的時機,能夠隨時上車,這是零跑的能力。”
舉個例子,在2021年,當行業還在爭論“20萬以下能否做出高端智能SUV”時,零跑C11以越級滿配橫空出世,無論是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架、8155芯片、三聯屏,這些在當年被視為“25萬以上配置”的技術,都被零跑以不到20萬的價格推向市場。
而在四年后,全新C11再次印證了這一策略,全域800V高壓平臺、激光雷達+高通8650芯片+端到端大模型、640km超長續航、同級最大的17.3英寸懸浮式超清屏、高通驍龍SA8295P旗艦芯片……這其中包含了某些還屬于高端專屬的技術,卻被零跑打到了14.98萬元-16.58萬元的價格區間。
這種“技術驅動+快速普及”的模式,讓零跑避免了早期技術試錯的高成本,同時確保用戶拿到的是經過市場驗證的成熟方案。
成本控制器與爆款制造機
全棧自研為零跑帶來了正確的產品節奏,同時也降低了零跑的成本。
朱江明表示:“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算術題,我們65%的成本是自研的,這65%最起碼,如果你外采供應商的話,起碼是15%的毛利,那你65%乘15%,那就是10%。那這10%就是你要硬性加上去的成本。如果競品它能夠做到跟零跑同樣的成本效率,同樣的研發的效率的話,那最低它的成本要再加2萬塊錢。”
除了全棧自研外,工業生產的規模效應也是零跑降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舉個例子,車企在開發零部件時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包括開模設計、產線制造等,如果只生產一個零部件,那么這個零部件就要承擔所有的研發、制造成本,但是如果是兩個呢?如果是兩萬個,甚至20萬個呢?
隨著規模越大,單個零部件的成本就越來越薄,無限接近于零,而零跑除了規模大之外,還擁有極高的零部件通用化率,也就是說同一個零部件,可以應用在不同的車型上,這種做法一方面可以降低消費者的維修成本,同時也能再度擴大零部件的規模,讓成本越來越低。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通過全棧自研、技術節奏,讓零跑始終能在最合適的時機推出用戶最需要的產品,而全棧自研、零部件通用化率、規模效應又讓零跑的成本遠遠低于友商,可以極大程度讓利給消費者。
兩相疊加之下,各種越級配置、低廉價格的零跑車型就接連誕生了,以2025年6月為例,在零跑汽車的銷量結構中,B10的銷量超14000輛,C10超11000輛,C16接近7000輛,T03、C11則是在5000輛左右徘徊,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爆款制造機,尤其是零跑全新C11,在煥新之后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已經預定了下一個市場“爆款”。
尾聲
零跑的故事,本質上是一個關于以慢打快的故事。當行業追逐互聯網速度時,零跑用十年時間默默搭建全棧自研能力,當行業陷入“價格內卷”時,零跑用成本控制與體驗優化重構競爭維度。
就像朱江明說的:“我們一直說零跑是兔子和烏龜賽跑里面的那只烏龜,我們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我們也不激進,但是我們也有信心,我們打好基礎,我們一步一個腳印。”
正是這種穩扎穩打的“烏龜”哲學,讓零跑迎來了銷量爆發,也讓零跑C11從月銷1000輛,走向了月銷突破1萬輛的高度。這些數字證明,當技術真正轉化為用戶體驗時,流量會自然追隨。
而現如今,零跑已經掌握了一系列的優勢,成為了新勢力中的爆款制造機,就像朱江明說的:“每一個不被看好的你,都會成為越來越好的你。”
畢竟當潮水退去時,留在沙灘上的不會是聲音最大的貝殼,而是結構最堅實的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