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局日前發布緊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這一史上最嚴充電寶管控措施的出臺,源于2025年以來中國民航已發生的15起旅客充電寶起火冒煙事件,以及全球范圍內多起由充電寶引發的嚴重航空安全事故。此次緊急通知體現了民航業對安全隱患"零容忍"的態度,旨在最大限度降低航空運輸中的安全風險。
充電寶安全事故頻發成禁令導火索
2025年以來,全球民航領域充電寶安全事故呈現高發態勢。1月28日,一架釜山航空的飛機因旅客行李中的充電寶引發火災事故,導致飛機行李架燒穿,機體嚴重受損。這起事故充分暴露了充電寶在航空運輸中的巨大安全隱患。
3月20日,香港航空一架從杭州飛往香港的航班再次發生充電寶安全事故。飛行過程中,行李架中的充電寶突然燃燒導致行李架起火,迫使航班緊急備降至福州長樂機場。這起事故進一步加劇了民航部門對充電寶安全問題的擔憂。
截至目前,2025年中國民航已發生15起旅客充電寶起火冒煙的事件,給航空安全和旅客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威脅。這些事故的頻繁發生,成為民航局發布緊急禁令的直接導火索,也凸顯了加強充電寶安全管控的緊迫性。
鋰電池固有危險性與產品質量堪憂
充電寶中含有的鋰電池具備固有的危險性特征。鋰電池一旦受到高溫、擠壓、碰撞等外部因素干擾,極易引發內部短路,進而產生大量熱量。當熱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引發電池的熱失控現象,導致起火、爆炸等嚴重后果。
鋰電池安全事故具有起火快、威力大、撲滅難等顯著特點。在密閉的客艙環境中,一旦發生充電寶起火事故,不僅難以及時撲救,還可能迅速蔓延,對航空器結構和旅客安全構成致命威脅。這種特殊的危險性使得充電寶在航空運輸中需要格外嚴格的安全管控。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期通報的移動電源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令人擔憂。在抽查的149批次移動電源中,發現有65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43.6%。這一數據表明,市場上接近一半的充電寶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為航空安全埋下了巨大隱患。
無緩沖期執行凸顯安全管控緊迫性
近期多家充電寶品牌因電芯安全隱患召回多個批次產品,同時不少旅客在乘機時因攜帶不合規或沒有3C標識的充電寶而被機場攔截。面對這種情況,民航局選擇了無緩沖期的統一管控措施。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對存在質量問題的充電寶采取撤銷或暫停3C認證等監管措施。然而,充電寶召回工作需要一定時間過程,在此期間,存在安全隱患的產品一旦進入航空運輸環節,將對航空器、旅客及客艙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未獲得3C認證標識和被召回的充電寶產品因未經過相關質量檢測認證,在電池穩定性、電路保護等關鍵性能上無法達到安全標準。在航空運輸過程中,這些產品極易因電池內部缺陷、旅客不當使用或飛行環境變化導致異常發熱、冒煙甚至起火等安全事故。氣壓波動、顛簸等飛行環境的特殊性進一步加劇了這些風險。
機場建立完善處置機制防止產品回流
針對被攔截的不合規充電寶處置問題,機場將設置旅客充電寶自棄、暫存區域以及寄遞服務。在安檢環節因不合規被攔截的充電寶,將根據旅客的選擇采取相應措施。機場與航空公司將制定相關手續和流程,為旅客自棄、暫存提供清晰的指引及便利操作。
機場將對超過暫存期限的充電寶和旅客自棄的充電寶統一作合理處置。處置方式包括統一銷毀或與相關電池回收企業簽訂協議,進行報廢處理后實現資源回收。這種集中處置的方式既能確保安全,又能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
充電寶在暫存、轉移、回收等各個環節都將建立完善的記錄制度,確保其流向可追溯。通過建立嚴密的監管鏈條,可以有效防止被私自處理后回流市場的情況發生,從源頭上杜絕不合規充電寶重新進入流通領域的可能性。